人気の投稿

2011年3月18日金曜日

三重灾难 或改变日本“耻感文化”

三重灾难 或改变日本“耻感文化”
《美国思想者》发布评论文章指出,灾难发生时,日本民众在满地疮痍的灾区表现出来的冷静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日本“耻感文化”已经扎根于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
而《好莱坞报道者》也报道称,媒体记者惊呼日本人的“淡定”。这也让外媒记者有些措手不及。从文化上出发,日本民众并不愿意在摄像机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痛楚。
所谓耻感文化便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这种文化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故其行为将被以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
但是,报道笔锋直转,现在日本的“文化底线”正遭受层层挑战。当核反应堆爆炸,核辐射危机加大的消息开始传开,人们开始慌乱。
日本NHK等广播电视上,人们面对灾难悲剧开始嚎啕大哭,面对饥寒交迫和政府的无力控制局面,人们开始破口大骂,一直压抑的情绪一触即发。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救灾不力日本政府遭媒体民众批评


【多维新闻】日本强大地震之后,一向以坚忍、冷静的日本民众开始对菅直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产生质疑。17日晚首都东京出现示威游行指责菅直人处理核危机的手法,批评他救灾缓慢。日本媒体的态度也从15日发生变化,指责因相信政府的说法认为核电站安全而使没有避难的居民茫然失措。

17日夜,在东京著名的娱乐区涩谷,数百名示威者喊着口号打着横幅,呼喊口号,沿着涩谷街道游行示威。抗议菅直人政府救灾不力。

参与示威的人说,他们抗议菅直人政权杀害日本东北的人民,要求政府关闭核电站,并向深受震灾打击的地区运送粮食,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菅直人政权拉下台。
大地震发生7天来,日本政府用尽办法为福岛核电站机组降温,但收效甚微,使首都东京受到辐射尘威胁,还可能面临大面积停电。
背井离乡冷静的日本人开始“恐慌”
一连串的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新闻,加上流离失所和饥寒交迫,一向以“坚忍”“冷静”著称的日本人也开始心慌了。
据英国媒体报道,低浓度核辐射向东京传播的消息,在许多社交媒体网站用户中引发网络恐慌。即使日本政府竭力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保证当前的辐射对人体无害,但依然难阻东京民众逃难的脚步。
一名网络用户在推特上写道:“与家人一起,带好重要文件和家庭纪念品,离开这里。一直向南,到中国台湾,如果可能就去澳大利亚。如果负担不起离开日本的费用,也要尽量向南部转移,尽可能远离受污染地区。”
而美国媒体报道称,东京原本坚固的基础设施如今开始“颤抖”。由于通往机场的高速列车已经停运,人们竞相涌入公交车站,而坐汽车到机场要花费约2个小时。“出逃”的大多是妈妈带着孩子。
还有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前往东京火车站,选择高速列车前往西部和南部。在东京成田机场,排队队伍足足有200码(约合183米)。人们甚至裹着毯子睡在地上。据称,现在的机场比平时要繁忙10倍,航班也都满了。
担忧加剧民众对政府的怀疑与日俱增
日本地震以来,“有序”“淡定”等评价一致把日本推选成了“模范生”。日本处处是等待和排队,尽管很多日本人的心情也很焦虑,但没有一辆车插队或超速行驶,他们依然保持沉着和顺序。
因为他们知道,汽车一旦扎堆,整个道路就会瘫痪。不过,近日由于担心核泄漏,东京等地出现恐慌性抢购,商店货架上的食品被抢购一空。
灾区的物资更为紧张。“我有三箱水,满罐天然气,还在浴缸里放满了水”,日本民众矢部顺子在推特上写道,“福岛核局势越来越严峻,我很担心。现在我正带着生病的孩子在杂货店抢购,希望找到更多的水和其他资源。”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报道说,在大自然的原始力量面前,日本先进的现代化也迅速失去地盘。一个以技术著称的都市突然间目瞪口呆,在心理上遭到重创。
报道进一步指出,日本人一向服从、耐心、冷静,即使在危急时刻也非常相信政府。但是随着官员和声明传递的信息被证明极为错误,怀疑与日俱增。
数百万民众没有燃气、电力和淡水,救济组织疲于应对。一种无助感正侵入人们心头,挑战着“这是21世纪的日本,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自信。

法新社消息称,日本福岛县知事佐藤雄平表示,在福岛核电站危机爆发后,当地民众的担忧已经到了极点。他甚至说出“希望日本国民能够理解那些不得不从福岛疏散到各地的民众”这样的话。
救灾缓慢日媒开始批评政府
韩国《朝鲜日报》以《灾情超想象“安全大国”日本束手无策》为题报道称,日本应对灾难的水平可谓是世界顶级,但被“3·11”大地震和海啸彻底击垮。
报道称,此次灾难是远超日本社会精心准备的《灾难应对手册》范围的大灾难,因此一直以来根据该手册行动的日本式灾难应对系统未能起效。
日本媒体一直都力挺政府,称政府正竭尽全力处理问题。有的媒体还称赞道,和阪神大地震时相比,政府下令派遣自卫队更迅速。
但是,日本媒体的态度从15日开始发生变化。《每日新闻》当天在题为《冷得无法入睡》的报道中介绍了灾民面临的困境。据报道,由于救灾物资没有运抵灾区,灾民只能7人共用一条毛毯,由于没有煤油,大家都冻得发抖。
《读卖新闻》也在题为《国民茫然若失》的报道中指出,因相信政府的说法认为核电站安全而没有避难的居民茫然失措。《朝日新闻》也刊登了题为《政府的危机管理令人胆战心惊》的报道。
此前,欧美媒体一直就核电站事故提出可能会升级为第二次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担忧,但大部分日本电视台和媒体都反复强调“应该冷静应对”。这就像政府发言人说的话一样。
横滨国立大学教授Yu Hyeok-su 表示,很多日本媒体都会顾及全国家的利益而克制指责政府,但是地震刚发生后就应该针对核电站事故等问题发表指责性报道。
日本财界领袖批评菅直人政府救灾、组织不力
被称为“日本经济首相”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的米仓弘昌,16日上午在东京会见记者时,对于菅直人内阁在救灾过程中的一系列对应提出了严肃的批判,认为政府在救灾中没有发挥很好的组织力和指挥能力。
米仓会长说:“政府应该在收集准确的情报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指挥系统,现在应该是发挥政治指导力的最好时候。”
报道称,米仓会长被认为是日本财界的领袖,他指出,发生这么大的震灾,时间也已经过去了5天,救援物资却未能送往灾区。他说,重要的不是对灾区实施严格的管理,而是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把物质送到灾民的手中。
对于福岛核电站问题,米仓会长指出,日本政府应该向国民提供最准确的信息。同时他也指出,在“千年一遇”的大地震中,核电站遭受损伤是可以理解的事,不应该对发展核电站予以怀疑。
今天上午,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举行临时的会长副会长联系会议,讨论赈灾工作。会议发表了一份给政府的要求书,要求政府尽一切力量,发挥强有力的组织能力,迅速地把救灾物资运至灾区。
三重灾难 或改变日本“耻感文化”
《美国思想者》发布评论文章指出,灾难发生时,日本民众在满地疮痍的灾区表现出来的冷静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日本“耻感文化”已经扎根于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
而《好莱坞报道者》也报道称,媒体记者惊呼日本人的“淡定”。这也让外媒记者有些措手不及。从文化上出发,日本民众并不愿意在摄像机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痛楚。
所谓耻感文化便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这种文化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故其行为将被以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
但是,报道笔锋直转,现在日本的“文化底线”正遭受层层挑战。当核反应堆爆炸,核辐射危机加大的消息开始传开,人们开始慌乱。
日本NHK等广播电视上,人们面对灾难悲剧开始嚎啕大哭,面对饥寒交迫和政府的无力控制局面,人们开始破口大骂,一直压抑的情绪一触即发。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