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の投稿

2011年4月28日木曜日

鲁迅思想灰暗,是中国社会现实黑暗

鲁迅思想灰暗,是中国社会现实黑暗
(zt)2011-04-25 18:46:23 阅读(68) 评论(0)



记得有一次外出演讲,同去的还有广州某重点大学的一个国学家是去开讲座讲国学的,第一堂课不是讲国学怎样,而是猛批鲁迅,说国学要想复兴,第一项任务就必须好好批判鲁迅。可惜,那次我自己也有演讲任务,没有听清国学家究竟是怎样批判鲁迅的。但是,后来在一起吃饭聊天时,我知道了国学家第一堂课为什么不讲国学而要批判鲁迅。那竟然是因为鲁迅的思想灰暗。
那一次,整个吃饭过程都是我们俩在讨论,而且越来越激烈。确实,鲁迅的思想确实有点灰暗。要举这方面的例子,其实不难。简直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他说中国四五千年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不过是“吃人”的历史而已。“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所以,这样的历史与现实,“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最为显得灰暗的话语恐怕非这句莫属了。他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
“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仅仅从这些话语里就可以读出鲁迅是何等冷峻、尖刻与灰暗。那次国学家确实看到了鲁迅的这些特性,因此,他认为中国如果不能够把鲁迅批倒、批臭,将其剔除出中国人的生活,特别是中国的文化与教育,那么中国就不会有希望。
其实,鲁迅思想确实是有点灰暗,不过这种灰暗远没有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黑暗来得可怕。鲁迅不过是像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面镜子,非常真实地照出了本来面目而已。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与残酷的现实,不回避,不文过,不饰非,就那样秉笔直书,大胆直言,而且入木三分。他与国学大师钱穆对待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态度大不相同。钱穆要求中国人对待中国历史与文化强调要尤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正是这种温情与敬意的姿态,大大地掩盖了中国历史与文化中黑暗、丑陋与残酷的一面,翻阅中国历史,哪怕为皇家作正传,颂扬其丰功伟绩的所谓官方的正史,也常常感觉是在读最为恐怖的恐怖小说。鲁迅将这种不敢面对历史与现实黑暗的做派,叫吃人的历史,是“瞒与骗”的生存方式,是阿Q精神胜利法,那种儿子打老子式的臆淫,常常让中国人无法真实地面对那些黑暗与残忍。因此,数千年来,那些老问题才得以世世代代在中国流传下来。
如果一个社会确实太黑暗了,怎样去面对?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有两个。一是大家装着不知道,没有感觉,因此,大家相安无事,这种办法就是掩耳盗铃的办法,也是鸵鸟的逃避办法,这是中国人最为热衷于的办法。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所谓明哲保身法其实就是这种办法。有了问题,自己躲藏起来,然后寄希望别人为此牺牲。没有想到别的中国人也是老奸巨滑,不肯损自己一毫毛。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总是恶人当道,成王败寇,都是小人最后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数千年来,就那样眼睁睁着正义的消亡,邪恶充塞历史。二是,大家正视这些丑陋、残酷与黑暗,然后一点一滴地改变,世代不绝。可惜这样的社会到现在为止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过。中国人的一般看法是,现实有问题,不必去改变,只需要改变自己就可以了。有时连自己都不用改变。如果你遭受了强奸怎样办?那就要学会享受强奸的快乐。拿屈辱当荣耀,拿无耻当高尚,拿卑鄙当有趣。可以说印度圣雄甘地当年提到的毁灭人类社会的七宗罪恶,即1、搞政治而不讲原则(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s )
2、积累财富而不付出劳动 ( Wealth without work )
3、追求享乐而无视他人( 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 )
4、拥有知识而没有品德( 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 )
5、经商而不讲道德( 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
6、研究科学而不讲人性( Science without humanity )
7、膜拜神灵而不做奉献 ( 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 ), 在中国都有,并且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中国愈演愈烈。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曾经在台湾因为说了几句实话,而惨遭十年牢狱,出来之后妻离子散,深感生存在中国是一种灾难。后来才知道,有他这样经历的中国人其实历史上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难计其数。他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反省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出了问题。他在其名作《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我想冒昧地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答案,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子子孙孙受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有人说:‘自己不争气,却怪祖先。’这话有一个大漏洞。记得易卜生有一出名剧(按:《群鬼》),有梅毒的父母,生出个梅毒的儿子,每次儿子病发的时候,都要吃药。有一次,儿子愤怒地说:“我不要这个药,我宁愿死,你看你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身体?”这能怪他而不怪他的父母?我们不是怪我们的父母,我们不是怪我们的祖先,假定我们要怪的话,我们要怪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文化。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庞大民族,却陷入贫穷、愚昧、斗争、血腥等等的流沙之中,难以自拔。我看到别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心里充满了羡慕。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产生了现在这样的一个现象,使我们中国人具备了很多种可怕的特征。”确实的,在中国说几句实话就要坐十年牢狱,这多少还算是幸运的,多少人因此还断送了性命。在中国千年的文字狱,养成了中国人“宁可乱吃,不可乱说”的生活原则。“乱吃”不过是“病从口入”而已,即使病也未必就要了性命,但是“乱说”的后果就很严重了,因为“祸从口出”。轻则丢官去职,重则杀头,诛灭九族。
因为,在中国有太多的权贵认为,存在的那些黑暗,如果你不说,他们就等于不存在了。受此影响,说破中国千年黑暗历史奥秘的鲁迅也正是这样被许多人痛恨着。仿佛中国的社会黑暗全都是因为鲁迅说了才有的,而不是那样客观就存在那里的。
我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说猪八戒以前从来不照镜子,所以不知道自己有多丑陋,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照了一次镜子,看到了自己的丑陋,因此,恼羞成怒,拿起九齿耙一下子将镜子打碎了。他以从此自己就不会再丑陋了。说鲁迅思想太灰暗的人,其实多少也有这种心态的。不是去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将问题掩盖起来,然后封存千年。一堆狗屎封存千年,不能够解决问题,越到后面会越臭不可闻。鲁迅思想的灰暗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与黑暗相比,其实还是小巫见大巫而已。因此,“以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鲁迅,在现实中发生的那些残酷事件,仍然常常让鲁迅要始料不及。
在中国存在一种很有趣味的现象。对现实不满的人,常常就寄托于历史上的温情与敬意,其实历史上的事情可能还要糟糕得多。这种心理自孔子赞美距他已经五百多年的周公就开始了。中国人不是用创造去改变黑暗的现实,而总是喜欢寄托于古时怎样,北洋时怎样,民国时怎样。就忘记了即使到了台湾时,也有无数的血腥冤案,今天的台湾并不代表民国时就多么美好。中国人应该多一点世界的眼光与胸怀,多一点未来世界与创造精神,而不总是祖先崇拜与发思古之幽情。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blog.dwnews.com/post-135836.html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