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寻真相?
2011-04-05 08:36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我说两句(3) 转发至中国不乏传说,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多少传说,是是非非,非非是是,真真假假。远古尧舜禹,不用说了,那肯定是传说。可那秦朝的阿房宫,据唐朝诗人杜牧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规模宏大无比,奢华无比,一把火全烧了,成为灰烬了。近来,据专家们考证,那宏伟、那规模是在秦始皇的烂尾楼,只建成了一小部分。就是说,老杜为了表现秦王的暴虐,表现楚霸王的野蛮,把那图纸上的东西、还没有建成的一切,都当作了人家的罪证了。后人,将计就计,也把老杜的文学作品、艺术夸张,当作了历史来读了。秦始皇暴虐、楚霸王粗鲁,就把那发生的和想象的,都当作罪证给他们安上了。人家嬴政和项羽,若是泉下有知,冤不冤哪?找谁去申诉呢?
历史咱也说不清,不去说了。可是近几十年的事,又谁能说得清是真是假,是事实,是传说?哎,真让人琢磨不透。我在哪里寻真相?
我小时候,经常被叫去听“忆苦思甜”会,虽然肚子饿得叽里咕噜响。村里有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叫汪得,每到此时都由他主讲,他眼泪汪汪哭诉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是如何剥削他打骂他,不给饭吃。说他十来岁就给地主放牛,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没有鞋穿,看见牛拉下一摊热屎就马上把脚踩在屎上,捂一捂冻僵的脚。正当有那么多的知青陪着他淌眼抹泪时,坐在墙角抽烟的老袁头把烟袋往墻上一磕说,别扯了!三九天光脚抻进牛屎里,还能把脚抽出来吗?还不早冻在一起了!说完引起会场一阵大笑!
不说家乡里这些陈芝麻烂谷子,说书本上的。上小学时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半夜鸡叫》,说老地主周扒皮,为了延长长工们的工作时间,费尽了心机半夜学鸡叫。当时我就心里犯核计:黑古隆冬,长工们到地里不把苗都铲了?后来,这个消息的发布者高玉宝说,那是自己的艺术想象。那周老地主对待长工们,还是很人性化的,不打不骂不拖欠工资,至少比时下的一些包工头强得多啦。
提起四川的大地主刘文彩,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些词扑腾扑腾往外冒:恶霸地主、剥削、压迫、旧社会、水牢、收租院……可据四川大邑(刘文彩家乡)的不少农民回忆说,刘待人厚道,常对邻里乡亲扶危济困,特别是到晚年,他个人出资2.5亿元(折合当时200多万美圆)兴办了当时全四川师资设备最好的文彩中学,并刻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不再对校产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1945年春,文彩中学第一期招生300余人,全部免费入学。以后各期学生,每期学费也不过6斗米,收费远低于当时的公立中学。不仅如此,刘文彩还设立“清寒补助金”,资助贫寒子弟完成学业。文彩中学高中男生第一班毕业生、著名机械专家彭学鑫,当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考入文彩中学后,他的学费和灯油费全部减免,所交伙食费也寥寥无几,因此在该校顺利地读完高中。前些年彭学鑫回忆说“文彩中学为川西平原及成都市培养了许多人才,特别是把许多贫寒子弟培养出来,这实在是不简单的事。”刘文彩还在校园里刻石立碑,文彩中学校产归社会公有,刘家后人不得继承。刘文彩的家中从来就没有设什么“水牢”、“地牢”、“行刑室”,那些都是极左年代伪造的赝品。“水牢”原本是存放鸦片的仓库,而“刑具室”、“行刑室”只不过是刘家摆放瓷器和年货的储存间。噢,我们原来关于刘文彩的许多恐怖性的记忆和联想,都是基于当时某种政治需要而被刻意夸张和虚构出来的。
电影《地雷战》,装备精良、凶残成性的日军在片中成了蠢驴,成为人人都能追杀的笨猪。又是“天花雷”又是“巴巴雷”,我心想日本鬼子真好打,为什么中国人民用了八年牺牲几百人,最后美国投了原子弹,日本才完蛋?从在抗日战争时亲手玩过地雷的老乡们说起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谁也不待见那个物件”,这是提起“地雷战”话头后的第一句评论。因为“地雷净害老百姓”地雷总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条道咱们男女老少骡马牛羊天天要走好几趟,鬼子们十天半月也不定来一回,你说它炸谁?埋雷的干部也非常难,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头晚上埋,天亮前起出来。每天傍黑后,干部就得挨家挨户问,看看还有谁出了村还没回来,直到弄清都回来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来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有位长辈记得他有一天睡误了,醒来一看天已亮,吓得连鞋也没穿就往村外猛跑,脚被扎得满是血。幸亏那天下雨,没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没有出事。而其他村就发生过把早起的农民炸死,把夜里外出请医生的人炸伤的事。摆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时常悬在半空。那时的地雷很杂,有的来自外国。八路里能看懂洋文的人极少,而村里的干部甚至连汉字也识不了几个。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凭个大概就开始摆弄。那些地雷需要经常埋下又起出来,一不当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里被野兽趟过一脚却没有炸,雷弦已经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时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这样不明不白地送了命。整个抗战期间,那一带地区没听说哪个鬼子被地雷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讲,没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来鬼子报复,还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历史咱也说不清,不去说了。可是近几十年的事,又谁能说得清是真是假,是事实,是传说?哎,真让人琢磨不透。我在哪里寻真相?
我小时候,经常被叫去听“忆苦思甜”会,虽然肚子饿得叽里咕噜响。村里有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叫汪得,每到此时都由他主讲,他眼泪汪汪哭诉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是如何剥削他打骂他,不给饭吃。说他十来岁就给地主放牛,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没有鞋穿,看见牛拉下一摊热屎就马上把脚踩在屎上,捂一捂冻僵的脚。正当有那么多的知青陪着他淌眼抹泪时,坐在墙角抽烟的老袁头把烟袋往墻上一磕说,别扯了!三九天光脚抻进牛屎里,还能把脚抽出来吗?还不早冻在一起了!说完引起会场一阵大笑!
不说家乡里这些陈芝麻烂谷子,说书本上的。上小学时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半夜鸡叫》,说老地主周扒皮,为了延长长工们的工作时间,费尽了心机半夜学鸡叫。当时我就心里犯核计:黑古隆冬,长工们到地里不把苗都铲了?后来,这个消息的发布者高玉宝说,那是自己的艺术想象。那周老地主对待长工们,还是很人性化的,不打不骂不拖欠工资,至少比时下的一些包工头强得多啦。
提起四川的大地主刘文彩,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些词扑腾扑腾往外冒:恶霸地主、剥削、压迫、旧社会、水牢、收租院……可据四川大邑(刘文彩家乡)的不少农民回忆说,刘待人厚道,常对邻里乡亲扶危济困,特别是到晚年,他个人出资2.5亿元(折合当时200多万美圆)兴办了当时全四川师资设备最好的文彩中学,并刻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不再对校产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1945年春,文彩中学第一期招生300余人,全部免费入学。以后各期学生,每期学费也不过6斗米,收费远低于当时的公立中学。不仅如此,刘文彩还设立“清寒补助金”,资助贫寒子弟完成学业。文彩中学高中男生第一班毕业生、著名机械专家彭学鑫,当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考入文彩中学后,他的学费和灯油费全部减免,所交伙食费也寥寥无几,因此在该校顺利地读完高中。前些年彭学鑫回忆说“文彩中学为川西平原及成都市培养了许多人才,特别是把许多贫寒子弟培养出来,这实在是不简单的事。”刘文彩还在校园里刻石立碑,文彩中学校产归社会公有,刘家后人不得继承。刘文彩的家中从来就没有设什么“水牢”、“地牢”、“行刑室”,那些都是极左年代伪造的赝品。“水牢”原本是存放鸦片的仓库,而“刑具室”、“行刑室”只不过是刘家摆放瓷器和年货的储存间。噢,我们原来关于刘文彩的许多恐怖性的记忆和联想,都是基于当时某种政治需要而被刻意夸张和虚构出来的。
电影《地雷战》,装备精良、凶残成性的日军在片中成了蠢驴,成为人人都能追杀的笨猪。又是“天花雷”又是“巴巴雷”,我心想日本鬼子真好打,为什么中国人民用了八年牺牲几百人,最后美国投了原子弹,日本才完蛋?从在抗日战争时亲手玩过地雷的老乡们说起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谁也不待见那个物件”,这是提起“地雷战”话头后的第一句评论。因为“地雷净害老百姓”地雷总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条道咱们男女老少骡马牛羊天天要走好几趟,鬼子们十天半月也不定来一回,你说它炸谁?埋雷的干部也非常难,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头晚上埋,天亮前起出来。每天傍黑后,干部就得挨家挨户问,看看还有谁出了村还没回来,直到弄清都回来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来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有位长辈记得他有一天睡误了,醒来一看天已亮,吓得连鞋也没穿就往村外猛跑,脚被扎得满是血。幸亏那天下雨,没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没有出事。而其他村就发生过把早起的农民炸死,把夜里外出请医生的人炸伤的事。摆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时常悬在半空。那时的地雷很杂,有的来自外国。八路里能看懂洋文的人极少,而村里的干部甚至连汉字也识不了几个。没有经过认真训练,凭个大概就开始摆弄。那些地雷需要经常埋下又起出来,一不当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里被野兽趟过一脚却没有炸,雷弦已经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时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这样不明不白地送了命。整个抗战期间,那一带地区没听说哪个鬼子被地雷消灭,倒是老乡和民兵被伤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讲,没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来鬼子报复,还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